《太平御览》七百四十二卷,载曹植《说疫气》曰:建安二十二年,厉气流行,家家有僵尸之痛,室室有号泣之哀,或阖门而殪,或覆族而丧,或以为疫者,鬼神所作。所谓温燥者,指邪入阳明燥地,伏而不出言之也。
霍乱既因暑湿而得,而复有寒者,因暑贪凉过食瓜果故也。学者即在上下四旁搜求病情,便可识也。
故经云:风热火兼为阳,寒湿燥同为阴。又云:阳实阴虚,而风热太甚以胜水湿,因而成燥。
惟身痛不休,乃表气未和,宜桂枝汤小和之。 此非表证,乃伏邪内壅,阳郁不伸,气液不能敷布于外,必得里气宣通,云蒸雨化,伏邪还表,方能作汗,譬如缚足之鸟,乃欲飞腾,其得可乎。
伤风证必咳嗽,即中风之轻者。浊气反行清道,即阳明胃之浊气,反行太阴肺之清道,即寸口四盛以上之关证。
知其妙者,以四逆汤、白通汤、理中、建中诸方,治一切阳虚症候,决不有差;以黄连鸡子阿胶、导赤散、补血、独参诸方,治一切阴虚症候,定不能误。三疟之寒热,常须臾即止。